我校师生热议全国两会
春来东风劲,奋进正当时。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和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分别于3月4日和3月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长春理工大学师生通过电视直播、网络转播、新闻报道等多种渠道展开学习,并结合自身工作、学习和生活实际谈感受、话心声、谋发展。
校党委书记 张宝宗
李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通篇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这个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总结成绩实事求是、提振信心,分析形势全面客观、有理有据,制定目标政策精准有力、重点突出,是一个高举旗帜、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好报告。报告强调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为特色鲜明的理工科高校,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我们将始终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切实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产业一体化发展,锚定创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目标,深入推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力争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展现新作为。主动融入吉林全面振兴发展大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勇于创新、苦干实干,在服务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中再立新功。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 郝群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是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谋篇之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李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求真务实、亮点纷呈、目标清晰、任务明确,特别是关于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战略部署,为高校发展指明了方向,让我倍受鼓舞、倍感振奋。
报告中提出,要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构建一体政策统筹、一体资源配置、一体措施制定、一体推进落实的工作机制,加快推动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发挥光学工程等学科优势,整合校内办学资源,奋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取得新突破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明显进位,在吉林全面振兴进程中谱写教育强国建设长理新篇章。
人事处处长 李全勇
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擘画的人才强国蓝图,为新时代高校人事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将紧扣“全面提高人才队伍质量”战略部署,以更精准的产教融合机制锻造战略人才、更前瞻的青年托举计划涵养创新活水、更开放的全球引才网络集聚高端智力、更科学的评价改革进一步激活人才动能,构建具有长理特色的人才发展生态。站在新时代坐标上,我们将以“栽桐引凤”的诚意、“破壁赋能”的魄力、“润物无声”的服务,构建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生态,让每位奋斗者都能在长理找到人生出彩的舞台,为吉林全面振兴贡献长理智慧和力量。
科研院常务副院长 蒋大勇
今年两会提出的“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前沿性、颠覆性技术研发,加快组织实施和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等内容,让我深刻认识到高校科研工作肩负的重要责任与使命。今后,我们将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鼓励长期性、探索性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加强科研人才培养,打造高水平科研团队,加快科研平台建设,为成果转化提供支撑;进一步优化科研组织模式,打破学科壁垒,提升科研效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推动科研评价体系改革,为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长理更大的贡献。
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 成丽波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加快‘双一流’建设,完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扎根吉林、服务国防的光电行业特色高校,我们深刻感受到国家对学科建设的战略布局。我们将以“一流学科”建设为牵引,探索“光电+X”学科发展新模式,以优势特色学科群合力发展为抓手,不断厚植一流学科成长沃土,构建“授权审核+动态调整+自主设置”三位一体学科建设机制,重点布局基础学科、积极培育新兴交叉学科,深入推进学科内涵式发展,早日实现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奋斗目标。
光电工程学院院长 徐熙平
聆听了李强总理作的2025年工作报告,我倍受鼓舞。近年来,光电工程学院依托光学工程国家级A类学科的牵引与示范作用,构建本、硕、博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国际班、创新班、未来班、卓越班多形式的人才培养创新,以及学术型、专业型、交叉型多类别人才培养路径。今后,我们将加快建设光电人才培养体系,在空间光学、光电子技术、先进光学设计与成像技术、现代光学制造技术等方面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努力培养具有国家使命感,富有科学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光学工程学科领域高层次、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陈春燕
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大力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的一体化改革创新。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我深感这一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将以破解学段壁垒、实现育人过程纵向衔接为目标,积极探索思政课的教学改革,不断拓展思政课知识体系,提升理论感召性。强化思政课理论知识的价值内嵌,提升价值塑造性,为构建一个连贯、高效的大中小学思政课育人体系,培育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作出长理人应有的贡献。
数学与统计学院学生 朱海依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发布,其中“抓好校园学生餐、平台外卖安全监管”的内容让我真切感受到国家的关怀,实实在在地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守护青年学子健康的坚实后盾。方寸餐桌上的变革,却让我们读懂了“人民至上”的深意,在油盐酱醋里品出了制度的温度。作为被托举的青年学子,我们在品味这份“安全”时,亦感受到肩头沉甸甸的责任——国家以法治力量筑牢学生“舌尖上的安全”,我们亦当以实际行动奋发学习,不负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与使命。
文学院学生 杨佳凝
李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对2024年工作进行了全面回顾,对2025年工作任务进行细致部署,让我深感国家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发自内心的骄傲。当看到“优化就业创业服务,拓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渠道”时,作为一名即将步入社会的毕业生,我深深体会到了国家政策对青年群体的关爱,比如就业补贴和见习制度,实质上降低了“试错成本”,让更多人敢于选择与专业匹配但薪资较低的岗位积累经验;创业贷款与税收减免如安全气囊,缓解初创期的生存焦虑。作为新时代的追梦人,我们将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无愧时代。